直到討論札幌的行程時,同行的朋友加入小樽。一日遊,符合大多數人不於此住宿逛過幾個景點的習慣。事前我對於小樽的認識遠淺於函館,無偶像土方歲三的墓,又是早已凋落的城鎮,行程就予友人排出了極似旅行社的行程。小樽運河、音樂盒館、硝子(玻璃)館,滿是臺人港仔陸客。這也不能說自由行無用,實在是各類參考書籍和攻略只指點了這些,我們這般的新手也便宜行事,少走冤枉路。但景點之所以出名,是有很多原因的。
街上除了外國遊客,也有修學旅行的中學生們。他們雖為本國人,但和我們都是異鄉人,不知小樽的哀愁,玩鬧於店家門口,遊走旅遊書推薦的景點。而這樣就可以了,我們也都可算是來過小樽。音樂盒館內轉著不同樂曲,橫跨jpop古典動畫,你甚可為其加上各類造型。雨中的小樽,女中學生來往樓梯間,我找不到桑田佳佑的明日晴れるかな送給心上人。樂聲寄宿發條和金屬顆粒,我想帶回的卻絕唱。中午走在館外,雨後的運河似乎明朗。我和友人分開行動,想再看晦暗無光的運河,懷疑哪裡使小樽如此的哀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