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洛中洛外図

1.



繪師放下茶杯



指腹招呼轎夫



風華散落金箔行走



工筆的街道







紙門掩蓋的蹴鞠



在和歌之中翻身



寺外是生熟的孌童



公家沒有流動的宴席











2.





佛蘭伊斯的信上



仿製種子島偷渡的鐵砲



擊發帶刀的武將



跨馬而來



上洛如是大名慣性的追求









當將軍敞開御所



春過繁花不萎



穿越棋盤刻入的街道



千年遊人不老



平安京

















P.S. 洛中洛外図 :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B4%9B%E4%B8%AD%E6%B4%9B%E5%A4%96%E5%9B%B3

留言

  1. 不是Lelouch是桂2009年9月6日 清晨5:44

    詩的用處照古義說是「言志」,照如今解釋是「抒情」。詩可以分成許多類,單說中國詩,就內容言有風雅頌,就形式言有律絕五七言詩等等,

    它的存在卻有個共通的意義,不外乎用文字從一種限制裡描寫一件人事,或表示一個意見,一點感想。「詩」這個字在古今中外含義儘管不同,

    然而把它同散文比較,也易明白。它似乎極重「經濟」。它的成立是多少有點限制的。它必須以約見著,用少數文字起多量效果。它與散文分別

    就在此。詩要效果,詞藻與形式能幫助它完成效果。惟一切事物皆在時間洗練下失去光色、詞藻與形式。在一段長長的時間下也會失去它的意

    義。因此在變動中有「新詩」,同舊詩對立的新詩。



      新文學運動的初期,大多數作者受一個流行觀念所控制,就是「人道主義」的觀念,新詩作者自然不能例外。不過新詩當時側重推翻舊詩,

    打倒舊詩,富有「革命」意味,因此在形式上無所謂,在內容上無所謂,只獨具一種傾向,否認舊詩是詩。受詞、受曲、受小調同歌謠影響,用

    簡明文字寫出,它名字叫「自由詩」。那些詩,名副其實,當真可以說是很自由的。



      新詩在革命意味下發展,便彷彿特別容易作。凡有勇氣執筆的人幾乎都可以寫詩。一切刊物必有詩。當時被稱為文化先驅的新人,在新風氣

    下不能不寫詩。周作人,魯迅,錢玄同,朱經農,李大釗,陳獨秀,朱執信,任鴻雋,沈玄廬,沈尹默,傅斯年,羅家倫,把這些人的名字,同

    新詩並舉,如今看來似乎有點幽默了。然在五四前後,這些人是常常寫新詩的,正因為大家都肯天真爛漫寫新詩,所以新詩能引起特別注意,這

    一點我們應該明白。正因為張三李四都可以寫新詩,所以初期新詩就數量言,成績真不差。就質言,說苛刻一點,多數詩都太雜亂,太隨便,太

    天真。胡適之是第一個寫新詩出新詩集子的作家。冰心會寫短詩,俞平伯、康白情會寫長詩,那些詩當時多被中學校選作國文課文,為青年人所

    熟習。這幾個作者,同上述一群新人,可算做是奠定中國新詩基礎的功臣,值得我們記憶。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畢業之前 高中網誌的定義 of M105 kaworu

我喜歡鯨向海的作品 也跟每天瀏覽他網誌的數百人同好一樣享受閱讀 但當認識的正咩的相簿隨便都可破千時 我常常想起我所謂網誌的處境 以及超低人氣的憂慮 (純文學某種層面的隱憂) 當回應數過少 與回憶顯得不成比例 仍相信回應和發文數成 低度相關 有時覺得會在不斷的寫作 耗盡墨水和思慮 如同熱帶叢林底彈盡糧絕的 光桿司令 可能言之過早 但當我們的時代同步融化著 或許信念也是 我們淺嘗的一根冰棒 高中如此 在長庚那樣漫長的日子 (忙碌是必然的) 事情能有所轉變嗎 真的真的 不惜歌者苦 你看鯨大也到了第3本詩集 (而我還正在開始 真是的) 出名要趁早(她自海上來) 而我最終獎落誰家XD

舊地 - 開站演說

自從去年寫完一篇關於某人的網誌後,就半自動地封筆。 我規距地登入無名,記錄思念、哀傷,和一些難得的歡笑。仔細想想那都是遙遠夢中一個男孩的例行公事。現在這個習慣的一部分被FB取代,觀眾也變多,但書寫卻愈來愈隨意。我難期待一首認真或偶然天成的詩作會比一個爆笑的youtube連結受歡迎,或者完整地視聽。 吶,妳知道嗎? 不只無名輸給了臉書,連我也是。 想起這些,包括社群網站和無名digu功能的推廣失敗、煽動朋友轉換平台、誰來我家逐漸是廣告機器人,和我放棄了yahoo messenger, 我們的青春無疑是上世代的遺物。 妳知道嗎,yahoo 可能要被阿里巴巴併購了喔,馬雲興趣勃勃地瞄準美國市場呀。可是我的文章,似乎找不到去處了。有誰會努力地啃完上千字,欣然地按讚。也許會有人評論,推用心文火或專業文。但我也再也沒那麼期待過一個人的留言。妳知道,我常常是為了妳的一句話或一抹笑意努力地書寫。即使回頭,黃昏掩蓋了來時的路。 縱然如此,我還是想舊地重遊。 畢竟我是渴望書寫的。 那我得寫點什麼呢? 我想應該會有音樂的筆記,詩文還有我某些賭爛的抒發,和有無法脫口而出的小情書。時至如此,我還得用如此舊世紀的方式表達情意,是否迂腐呢?嘿,可是妳知道嗎,有些是難能說出口的。似乎脫口,即如雲煙散去。文字似乎能凝聚我的情意,永遠地記錄那時的哀思。在此逃避目光,婉訴衷情。 除了書寫,我找不到天堂的入口。

給那百年一見的愛情-創作序言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短新聞 這裡 主角是自稱100歲的人瑞  將與17歲的新娘結婚 雖然在索馬利亞高齡者和少女結婚不是件稀事 只是如此高齡的在當地也很少見 (他自稱他一直等著少女的成長) 這是光源氏計畫嗎   冏 -------------------------------我是分隔線------------------------------- 感慨還是有的 只是我想已經不如其他文的強烈 當然老人是否抱持著真愛呢 如果有的話  也許我想那是悲哀又同時美好 一份近乎百年尋找   又將如朝露消逝的真愛 夕陽近黃昏 所以我想起了妳  還有  我自己 以及我所熟知的各位班對和有浪漫時光的友人 你們又用上了多久尋找真愛呢 那真的是愛情嗎 唾手可得如此艱難的愛情 而我真的找到過嗎 我很希望沒有喔 可是也矛盾的希望就是你 飄過的青春 有朝如雲降落 我想   是該寫首詩的 給那百年一見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