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海道 小樽2


中午友人往運河食堂,我們在買巧克力的路上失散。便沿運河的路線往車站信步走去。原想再賞運河風光便回札幌休息,看午後放晴,自是與早晨初至時的微雨大有不同。循舊的取景角度,到連接倉庫的橋上拍運河全景。拍攝人力車夫時,瞥見小樽觀光協會的志工嚮導,厚臉皮地向其要求介紹。玻璃與音樂盒自是不讓我滿意的。在這曾被稱為北方的華爾街的鎮上,留為觀光資源的竟只有文創園區等級的貨色,想來也是不大合理的。黃金年代的模樣似乎存在,但不復憶起。



 
 

嚮導專業,起述小樽在北海道開拓史上的發展。北海道第一個大城從箱館(後函館)發展至位於重要運輸區位的小樽。此時開拓方盛,各類器材或資源皆需運往各地。而海運成本為低,小樽又近北海道中心。無論是進口開拓所需資材,或是出口農產礦物,小樽在航線都比函館來得方便。伴隨物資的流動,大量資金也進入北海道的各項事業。日本中央銀行當時北海道分社便設於小樽,其餘銀行也有跟近。至今,小樽仍有一條銀行街。



講完一段歷史,嚮導老爹問我來自何處。知道我來自台灣後,他說他爺爺在高雄當過郵差,曾驚嚇地送信到原住民部落。他道自己是退休後經過地方大學觀光高級考試合格,才能擔任這一重責。他遞給我的導遊用自備攻略是本厚重的資料夾,堪比中等的原文醫學書籍重。內部剪報、舊地圖,地方史,許多是老爹在圖書館和各地獨家收集。若不是有對鄉土誠摯的熱愛,絕不可能投入如此的精力瞭解鄉土史地。在日本,這樣的鄉土史家不為少數。台灣相較付之闕如,我內心不禁慨嘆。老爹甚有散步路線規劃、還有各景點的介紹資料,儼然是Mr.Wiki小樽。



 (嚮導老爹專業角度!)



續說人工運河的開鑿,來自開拓的背景。商人為了貨運方便,沿岸興建倉庫、運河。小樽的繁華時代在昭和初年達到未有的極盛。但興於航運、也自落於航運。自北海道鐵路建築日興,與小樽相較更位於北海道中心的札幌地利亦興。加上北海道廳等政治機關位於札幌,工商據點也漸多移設。戰後,更因工業地帶由日本海轉往太平洋側與照明電氣化等,經小樽煤礦出口航利頓失。小樽人口峰值約莫於1950年代,人口外流且目前仰賴觀光。


     

講到此處,導遊也數落起小樽觀光策略上的缺失。由於文創如玻璃音樂盒等,和多宣傳美食,大部分遊客對小樽的歷史情趣等多所不知。加上靠近札幌,遠地遊客多為一日遊,少有住宿,消費也自有所限制。無法活用歷史文化的遺產,落於與一般觀光點的發展策略,無比可惜。唏噓小樽的失落,我亦想起台灣的夜市文化。福兮禍兮,這自有評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畢業之前 高中網誌的定義 of M105 kaworu

我喜歡鯨向海的作品 也跟每天瀏覽他網誌的數百人同好一樣享受閱讀 但當認識的正咩的相簿隨便都可破千時 我常常想起我所謂網誌的處境 以及超低人氣的憂慮 (純文學某種層面的隱憂) 當回應數過少 與回憶顯得不成比例 仍相信回應和發文數成 低度相關 有時覺得會在不斷的寫作 耗盡墨水和思慮 如同熱帶叢林底彈盡糧絕的 光桿司令 可能言之過早 但當我們的時代同步融化著 或許信念也是 我們淺嘗的一根冰棒 高中如此 在長庚那樣漫長的日子 (忙碌是必然的) 事情能有所轉變嗎 真的真的 不惜歌者苦 你看鯨大也到了第3本詩集 (而我還正在開始 真是的) 出名要趁早(她自海上來) 而我最終獎落誰家XD

舊地 - 開站演說

自從去年寫完一篇關於某人的網誌後,就半自動地封筆。 我規距地登入無名,記錄思念、哀傷,和一些難得的歡笑。仔細想想那都是遙遠夢中一個男孩的例行公事。現在這個習慣的一部分被FB取代,觀眾也變多,但書寫卻愈來愈隨意。我難期待一首認真或偶然天成的詩作會比一個爆笑的youtube連結受歡迎,或者完整地視聽。 吶,妳知道嗎? 不只無名輸給了臉書,連我也是。 想起這些,包括社群網站和無名digu功能的推廣失敗、煽動朋友轉換平台、誰來我家逐漸是廣告機器人,和我放棄了yahoo messenger, 我們的青春無疑是上世代的遺物。 妳知道嗎,yahoo 可能要被阿里巴巴併購了喔,馬雲興趣勃勃地瞄準美國市場呀。可是我的文章,似乎找不到去處了。有誰會努力地啃完上千字,欣然地按讚。也許會有人評論,推用心文火或專業文。但我也再也沒那麼期待過一個人的留言。妳知道,我常常是為了妳的一句話或一抹笑意努力地書寫。即使回頭,黃昏掩蓋了來時的路。 縱然如此,我還是想舊地重遊。 畢竟我是渴望書寫的。 那我得寫點什麼呢? 我想應該會有音樂的筆記,詩文還有我某些賭爛的抒發,和有無法脫口而出的小情書。時至如此,我還得用如此舊世紀的方式表達情意,是否迂腐呢?嘿,可是妳知道嗎,有些是難能說出口的。似乎脫口,即如雲煙散去。文字似乎能凝聚我的情意,永遠地記錄那時的哀思。在此逃避目光,婉訴衷情。 除了書寫,我找不到天堂的入口。

給那百年一見的愛情-創作序言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短新聞 這裡 主角是自稱100歲的人瑞  將與17歲的新娘結婚 雖然在索馬利亞高齡者和少女結婚不是件稀事 只是如此高齡的在當地也很少見 (他自稱他一直等著少女的成長) 這是光源氏計畫嗎   冏 -------------------------------我是分隔線------------------------------- 感慨還是有的 只是我想已經不如其他文的強烈 當然老人是否抱持著真愛呢 如果有的話  也許我想那是悲哀又同時美好 一份近乎百年尋找   又將如朝露消逝的真愛 夕陽近黃昏 所以我想起了妳  還有  我自己 以及我所熟知的各位班對和有浪漫時光的友人 你們又用上了多久尋找真愛呢 那真的是愛情嗎 唾手可得如此艱難的愛情 而我真的找到過嗎 我很希望沒有喔 可是也矛盾的希望就是你 飄過的青春 有朝如雲降落 我想   是該寫首詩的 給那百年一見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