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月高垂在秦淮河的華燈,照著冒辟疆的淺吟,還有董小宛的輕酌。 悄悄飲下姊妹們百年的粉淚,我雙手緊捧的一盞茗品,竟也淪落為當年搖槳拍裂的月光。 數十年後,王士禎京城裡悄悄繫上的一首秋風,誰也沒想到是比煤山淒涼不少。 於是人們和詩,默默任兩行熱淚滴落。 大海彼端,朱舜水畏懼著籍貫,害怕答起那歷史遺忘的王朝。 而史可法不也掛念著嗎,同那飽受苦難的揚州? 阮士英也好,小木匠身旁隨侍的九千歲也罷,大明流落地趕著小場,直至觀眾散去。 任憑戲棚老朽於風雨的昏暗。 在南明的終點,吳三桂俯視雲南的永曆帝,竟也語塞。 彷彿山海關城門堅守,中原仍願向他微笑。 當年朱由檢懸吊的老梅樹,是否南明也在那枝間喘息,直至另一代君王的死去。 南京苟存的小朝廷,歌舞掩過驛馬的疾奔和甲士的狂嚎。 而那片片且若暮春的歌舞,終究是曲愛新覺羅氏為朱家橫吹的小調。 南明終隨歌舞成為暮春,留待每年的秋風追憶,以及梅花嶺上的貞婦追思。 猶記得在那燈影下,有把戀人凝望的摺扇。 淡染桃花,亦如情人離亂的血淚。 侯方域、李香君,竟也是那通霄的燈火,在屬於神州那晦澀的長夜。 桃花扇完筆十五年後,孔尚任罷官下放,奉旨監修明史的戴明世亦遭殺身之禍。 誰也說不準,追思竟是叛國的過錯。 而秦淮河不發一語地流動,如同寫入明史的年年秋風。 至於那奼紫嫣紅,只待冒辟疆的夢醒時分記下,空餘百年尚未飲盡的月光。